/



Blue House Study - Blue Eyes

藍屋研究-藍眼睛:心境

文/張雅筑 (2022.05 原文刊登於北美館官網)

「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智慧之火,人類開始追求知識的偉大,長年被教育、被訓練、被期許成為閱讀人(Homo Legens),卻漸漸忘記智人(Homo Sapiens)是如何懂得善用獸性感知的原始本能生活、身體力行感受自然萬物的一切。」1遊走在《藍屋》的現實與想像之間。聲音迴盪知道方向與尺度,空氣中尋找愛與危險的氣息,木頭的氣味想像到原始的山林,天井中看去,夜空的星星與月亮透漏了時間與宇宙的運作。

《藍屋》雖然沒有明確的目的,也不是一個多功能空間,它可能是一個盛裝事件的容器,一片大海或森林入口,一座私密的公共建築。更重要的它是關於當下的不同閱讀方式。它關乎模糊性(Ambiguity),這個模糊性非常真實,能夠精確的被策劃,卻觸摸不到。

《翡翠之城》裡的最後一段話說「人都說要理性。理性,僅只是我們生命官能的二十分之一;理性,所知道的僅是它已學習到的東西,有些東西,我們可能永遠學習不到,人類的本性是一個整體,要作為一個整體來行動,有意識的。」2生活的每一刻都是過去、現在和未來共存的證據,都是暫時,卻永恆的。因此建築的意義不只存在於物理上,而是抽象指涉的無限延異,能夠隨時變化、流動,超越明確的尺寸與材料。《藍屋研究》初衷是找尋一種更為貼近個體之間意識與感知上的匯集與流動,這樣的建築,會漸漸地長成獨一無二的身體經驗,以不同的樣態在世界上持續演化與生長。這之中空間的力量是由個人開始的,而漸漸蔓延成集體自覺與共感。

《藍屋研究》是由「藍屋」策劃的五場體驗與一項持續不間斷的遊戲,回到對五種感官最初始的認識,以身體經驗尋回本能採集世界訊息的方式。〈藍耳朵:空 ( ) 聲〉透過聲音體現出空間邊界、方位、尺度、材質與身體的關係,勾勒出《藍屋》的形體。〈藍眼睛:心境〉如果不用視力閱讀,什麼是藍,什麼又是家的意象?《藍屋》的形體會是以什麼樣貌存在?黑暗中的感官對話,在集體的想像中建造《藍屋》。〈藍鼻子:此在他方〉以氣味置換空間,透過個人對氣味的想像跳脫出《藍屋》的實體邊界。〈藍身體:水上的精靈之歌〉在有形與無形之間,與所有在《藍屋》相遇的人們創造即興的真實互動,存在即是參與。〈藍意識:融入共眠〉嘴裡含一塊《藍屋》形體的冰塊,作為睡眠的起始點,在公共空間中,感受身體與建築空間融為一體,一起做夢。〈藍字〉一個藏在《藍屋》裡的任務,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探測儀,試著用自己作為單位去丈量空間。

人的一生由一連串事件組成,我們透過創造事件參與了彼此的生命,期望在日常中共同製造一點即興,一點浪漫,在模糊不清中隨遇而安,在這之中,文不一定需要對題的對話。相信所有的元素都會和諧地找到一個自己的位置。





 

   







/